中信金控旗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在大陸深圳成立第4家分行,不過,相較其他民營銀行像是玉山、永豐、台北富邦、國泰世華銀行都在大陸設立子銀行,中信銀是否也有這計畫?總經理陳佳文今日表示,先把分行業務做好,「不是不改制子行,而是在看時機」,若要再設分行考慮落腳北京或中西部城市,也不排除併購「小而美」海外期貨教學的城市商業銀行。
目前本國銀行在中國大陸共設立81個據點,包括23家分行、7家分行設立的支行、3家辦事處、5家子銀行、43家子銀行設立的分行及支行。而根據金管會統計,去年本國銀行大陸分行稅前獲利新台幣37.1億元,年減5.2億元,年衰退12.2%,主要原因除國泰世華銀行大陸分行在去年9月轉為子行,獲利就不再算入大陸分行獲利,還有就是去年大陸分行提列備抵呆帳的費用增加。
不過,中信銀目前在大陸的上海、廣州及廈門分行都已賺錢。陳佳文表示,這3家分行的總資產達新台幣1000億元,而且排除富邦華一銀行,中海外期貨開戶信銀大陸分行放款及獲利在台資銀行中排名第一,如今深圳分行也成立,中信銀在珠三角、長三角和海西地區台商聚集處都有分行服務台商,也能對陸企提供服務,未來若要再申設分行,可能會選在北京或中西部重要城市,另外也可能在浦西、深圳、廣州設立支行。
台灣的期貨公司有100家左右,其中有兩家上市期貨公司,台灣主要期貨公司都是金控集團旗下的子公司,其業務發展從屬於整個金控集團的發展,同時也與金控旗下的其他業務模塊相關,如富邦期貨旗下的期貨信託(集合理財)同時接受期貨公司和投資管理事業群的雙重管理,這為資源整合,交叉營銷和服務奠定了基礎,台灣期貨公司一般通過IB來發展業務,因此公司規模都比較小,而中小型期貨公司的人員普遍在100人上下,大型的期貨公司則在150人左右,極少部分期貨公司可以達300人左右的規模,在人才培育方面,台灣金融業共同出資建立的培訓組織,台灣研訓院可以為包括期貨業在內的金融業來提供培訓服務。人員流動的高度市場化是台灣期貨業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,行業內的營銷人員淘汰率為6成,交易人員的淘汰率則為9.5成,在開發產業客戶方面,台灣的期貨公司基本上採用電話營銷,同時會承諾高額回報,並且代客理財服務。相對海外發達國家的期貨市場的成熟發展,在我國的海外期貨市場還是一個新興家轉軌的市場,若缺乏成熟的投資理念,這會使的產業客戶對投資諮詢業務的需求變得十分強烈。
至於民營銀行包括玉山銀行、永豐銀行、國泰世華銀行、台北富邦銀行都在大陸設立子行,中信銀是否也有此計畫?陳佳文說,現在就是先把分行業務做好海外期貨教學,「不是不改制子行而是在看時機」,畢竟就監管法規來看,分行比子行好做生意,子行視為大陸設立的銀行,包括存貸比的限制、資金來源等監管強度較大,一開始的營運成本會比較高。
他還說,「設立子行(指台資銀行)的到現在來講,營運績效都比較差一點」,因為業務受存款限制,較難發揮,因此中信銀希望先把分行做好,等盈餘及客戶達到一定程度再考慮改制子行。
此外,大陸去年開放外資可持股內資銀行股權達5成以上,陳佳文透露,未來中信銀也不排除走併購的方式,來擴大在大陸的市場規模。他認為「若透過併購內地銀行,也許是比設立子行更有效的模式」,但這只是想法、概念,還沒有實際探詢及接觸,況且大陸銀行過去20年都很好賺、PB(股價淨值比)也很高,併購門檻高、也很少人要賣的,中信銀希望要有控制權,大銀行是不可能,因此希望能併「小而美」的城市商銀。
留言列表